网站首页 ┊ 网站导航 ┊ 再生服务 ┊ 国际系统 ┊ 手机版
再生塑料网
再生塑料业第一商务平台
供应 采购 现货 合作 公司库 环保审批 进口统计 培训 人才 百科 再生宝
PETPPPA PVC HDPE PMMA
价格 指数 快递 原料 知识库 网上学院 商务资料 资讯 论坛 博客 知道 ABSPC PSPOM LDPE 机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库 > 行业资料 >> 紧急求购请拨打热线:400-809-2099   vip@zssl.net
 
基本资料:行业资料 塑机样本 原料参数 企业资料 贸易进口
产能过剩对中国纤维业造成严重伤害

  发布日期:2006/4/1 13:32:00   7052人次浏览    【 双击鼠标滚屏 】
 
 刚刚一年之前,纤维专家、武汉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赵绪福就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到2008年,中国的化纤产能就要过剩了。事实证明他还多说了两年,产能过剩现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到去年3月份,中国化纤厂的负荷率已经降低到65%--70%,化纤厂纷纷降低生产负荷,闲置生产设施,拆厂房卖设备,有些厂还破了产。     

    不缺少投资者,不愁没有资金,2004年中国的化纤产能一下子窜上了1420万吨,去年还有480万吨产能等待投产。     

    为什么产能早早就过剩了呢?除了一窝蜂地建设新厂以外,原料成本扶摇直上也有关系。比如说PTA吧,60%以上是进口来的。到去年3月,进口PTA一路高升到890美元/吨,导致化纤的成本至少比厂商的预算高了10%,结果化纤布的竞争力就比不上天然纤维布了。例如,2005年中国人纤布生产增长了12%,棉布增长了27%。     

    不过产能的过剩状况并不平均,也是局部的。比如说,2005年,中国生产的化学纤维中,80%是聚酯,聚丙烯腈纤维只占4.6%。2005年3月,聚酯厂的负荷率只有60%,聚丙烯腈厂还有85%。更让聚酯厂难堪的是,去年聚酯厂有好几个月处于亏损状态,一些新型生物纤维厂,如大豆蛋白纤维和竹炭纤维厂却盈利12%-18%。     

    有人说,产能过剩有望因GDP增长而减轻,可是GDP增长并不等于需求上升。2004年中国国内消费只占GDP的37.8%,是1949年以来最少的一年。中国社会两极分化趋于严重,看病贵看病难和教育产业化迫使穷人节省开支、增加储蓄,因此GDP虽然上升,消费却不见提高。2005年9--11月,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只上升了0.9--1.3%,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娱乐和教育方面的消费,是社会富裕阶层推动的。而且,随着西方国家,特别是主要消费者--欧美市场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中国纱线、纺织产品井喷般地出口速度必然放缓,增加了今明两年化纤产业的负担。     

    为了刺激国内市场,北京2005年削减了农村的税赋和学费,最近,卫生部承认中国的医疗改革是失败的,官方报纸也在大范围讨论医疗问题。各种迹象显示中国政府试图改进它的社会保险系统,缩小贫富差距。如果这些措施有效,中国的消费就会增长,反过来会降低化纤产能过剩的程度。     

    天然纤维和生物纤维价格上涨也有助于提高化纤的竞争力,可部分地减轻产能过剩。根据中国棉纺协会的统计,估计2006年中国棉花价格可维持较高水平,每吨14,000--16,000元(1750--2000美元/吨)。     

    在供需状况恢复平衡以后,事态还会怎样发展?有人担心会出现另一轮供过于求。     

    存在两个因素,使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产生供过于求的状况。第一个因素,中国的银行效率低下。在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贷款的,而是根据贷款人的背景,可能是政治原因或者个人关系来进行贷款;没有背景的私人公司,虽然富有活力,却往往无法获得贷款。另一方面,有后台的公司,特别是国营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银行拿到钱,因而常常轻率地做出投资决定,当事业失败的时候,就把包袱甩给了银行。这种背景贷款不知道给银行造成多少风险,估计银行坏帐率高达40%。最近报道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家公司因一系列错误决定而濒临破产,地方政府向它伸出援手,为了偿还贷款银行债务而允许其股票上市。     

    还有一个例子,银行向背景不过硬的小型私人纤维公司施加压力,例如浙江海宁的超同化纤公司(Chaotong),曾经是海宁私人公司中的明星,去年生产需求不足,在银行追索3000万元的贷款时被迫破产。     

    第二个因素,中国的机构庞大,官僚作风严重。中国的机关人浮于事,有些地方政府需要自筹资金,甚至靠私人企业来养活这些人,从而迫使投资人愿意寻找现金周转比较快的行业,不愿意寻找花时间才能赚钱的行业,这样容易快速致富,因此前几年对聚酯业的投资就比较集中。结果如同一些投资人经历过的,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得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快。     

    广州郊区一位私人纤维厂主盛先生说,去年初当纤维厂走下坡路的时候,他的房子和车子都卖掉了,可是还留下400万元的债务,只好关厂躲避债主,大部分债主都是亲戚或朋友。他说,等形势好转以后还会重新开工以归还债务。但是暂时还看不出中国银行和政府机构会发生多大变革,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供过于求是会反复出现的,难以避免的。中国印染行业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就是证明。     

    有人把生产外国的高盈利纤维作为摆脱常规纤维产能过剩循环产生的途径。2005年中国人造纤维中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大豆蛋白纤维,这是中国农民首创的、用大豆渣生产的开士米代用品。自2002年工业化生产以来,年产能从小小的1500吨增加到34,000吨。     

    尽管用大豆蛋白纤维生产的服装的价格比用别的纤维制成的服装贵两倍,但是这种服装目前在中国已经很普及了。这种服装还引起了大型跨国公司,例如阿迪达斯、耐克和汤米的注意,100多家中国公司和300家其他机构都在研究改进大豆蛋白纤维的应用。     

    据常熟市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顾问周黄鹤估计,2010年前,大豆蛋白纤维的产能将以20-25%的速率增长,其价格大约是4400美元/吨,即使在不景气的2005年,利润也有15%以上。江河天绒丝纤维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蛋白纤维生产厂,12条生产线,拥有一年生产大豆蛋白纤维1.8万吨的能力,首期年产9000吨纤维生产线于2002年10月投产。     

    有些中小私人企业已经开始投资、研究和努力开发新产品。苏州市宝思达化纤有限公司年轻的副总经理朱永良先生就对古老的化纤产业充满信心。他说宝思达公司35%的雇员都是技术人员,他们是该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公司在探索多样化经营路线,和有实力的外国公司结盟也有助于摆脱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跨国公司常常有比较完善的长远规划,决定也比较正确,受中国银行和官僚机构的影响小,只是缺少本地厂商那样的在中国市场经营的经验和知识。如果国内外公司联合起来,就增强了生存能力,获得了度过市场不景气的机会。有人举出了杜邦公司和中国方圆化纤公司合作的例子,堪称良好典范。 
 相 关 信 息 
新废塑料技术专利 .
新废塑料技术专利 .
OPP的介绍与它的商机 .
OPP的介绍与它的商机 .
中富研发聚酯啤酒瓶全面入市 市场供不应求 .
中富研发聚酯啤酒瓶全面入市 市场供不应求 .
华塑:聚氨酯龙头比肩烟台万华 .
华塑:聚氨酯龙头比肩烟台万华 .
注:本信息仅供参考,    风险自负!
金牌通全站广告位
品牌通全站广告位

  再生服务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动态| 友情链接
客服专线:400-809-2099(转11)    E-mail:1984942759@qq.com
业务咨询QQ:1984942759   www.zssl.net @ 2013-2020 耗费2,899.414毫秒